10月17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負責人介紹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據倪虹介紹,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指導各地迅速行動,抓存量政策落實,抓增量政策出臺,打出一套“組合拳”,即“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
其中,“四個取消”,就是充分賦予城市政府調控自主權,城市政府要因城施策,調整或取消各類購房的限制性措施,主要包括取消限購、取消限售、取消限價、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四個降低”,就是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降低住房貸款的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貸款利率,降低“賣舊買新”換購住房的稅費負擔。
倪虹表示,相關政策發布以來,多地房地產政策支持力度加碼,一線城市樓市全線回暖,政策效果已經顯現,市場已經開始筑底。
“這套‘組合拳’給出了包括房價在內的房地產市場將會企穩甚至上漲的預期,有效提振了信心,市場反應積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會長柴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政策措施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就取得如此明顯的成效,是因為它們的含金量高、針對性強、力度更大。
柴強進一步解釋稱,近期一線城市陸續調整優化了住房限購政策,釋放了一些有購房支付能力的購房人的需求,包括購買后出租、保值的合理投資性需求。降低首付款比例和貸款利率、降低購房門檻等,就是減輕了還款壓力,解決了部分居民想買房而買不起的問題。“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一攬子明確而有力的政策,都為房地產市場筑底回穩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
浙江工業大學中國住房和房地產研究院院長虞曉芬也認為,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降低購房成本、提振房地產市場預期,尤其是以一線城市為核心放開限購、限售等政策的優化,對整個房地產市場的企穩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已經產生了積極正面的影響。”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用數據“說話”:國慶假期至今,已有15個省份、70多個城市推出活躍市場的具體措施,從商品房市場表現來看,無論是帶看還是成交,新房還是二手住房,都出現了明顯增長。他認為,近期商品房市場企穩態勢明顯,這是政策“組合拳”產生的“降成本、降門檻、提預期”的綜合效應,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
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吳璟持同樣觀點。他說,9月底以來,多個主要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新房和二手房市場確實非常活躍。這樣的市場反應主要是前期存量政策“四個取消”發揮的主要作用。很多正面支持市場供需兩端的政策,還在持續落實中,相信在落實之后政策的效應會進一步釋放。“隨著這套‘組合拳’的逐步落地,其效力的發揮會形成一個穩定且持續強化的政策力量,這對市場預期、實現止跌回穩、‘筑底’都是一個有力且持續的支持。”
“此次新聞發布會明確提出‘四個取消’‘四個降低’的概念,是對近期一系列房地產止跌回穩政策的總結,將為后續政策提供清晰的路徑。”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對記者表示,“四個取消”本質上就是“市場歸市場”,主要包括對“限”的取消。從近期市場關注點看,限購限售限價和普宅標準等取消后,市場反饋積極,這充分說明房地產市場向好發展基礎更好。“四個降低”則對降低購房成本和降低還貸壓力等發揮積極作用。
“這政策‘組合拳’是利好的,有效提振了行業信心和市場預期。”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陳杰稱,當前樓市需要超預期政策來鞏固筑底,基于以舊換新,要嚴控增量、優化存量、提高質量。同時,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讓市場看到未來藍圖。他說,相信在政策持續發力的情況下,加以宏觀經濟基本面的支撐,未來較短時間內樓市就會筑底回升。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總監陳文靜表示,當前房地產政策發力方向已經明確,未來推動各項政策落地落實將是關鍵。從趨勢來看,“銀十”開局表現“超預期”,核心城市市場呈現“回穩”態勢,四季度若政策持續發力、經濟加快復蘇,核心城市市場量價或將筑底企穩,從而對全國市場筑底提供重要支撐。
摘自 《中國建設報》 |